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皮皮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全文版恰见青山

全文版恰见青山

梧华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恰见青山》是作者“梧华”独家创作上线的一部古代言情,文里出场的灵魂人物分别为宋凌云陈玄,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无重生无穿越纯古言;架空、家国、人心博弈、细水长流】离京五年的永安长公主宋凌云回京后变得“爱管闲事”,在皇帝面前乖巧懂事、不谙世事,暗地里却帮着陈玄争权夺势,推崇新政,只为救民生于水火。在为小民谋福的路上,宋凌云也发现了女子的困境,而后一面支持推行新政,一面办女学、培养女郎中、鼓励女子学习各种技能,并为修改更公平的法律建言献策。而在为国为民这条路上所遇见的人,并不是非黑即白。立场不同,看到的问题也会大相径庭。“这世道对女子太过苛刻,世人总高高在上地教育女子孝敬父母、体谅夫君、爱护子女、奉养公婆,总教她们如何善待别人,却从...

主角:宋凌云陈玄   更新:2024-04-25 16:1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宋凌云陈玄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文版恰见青山》,由网络作家“梧华”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恰见青山》是作者“梧华”独家创作上线的一部古代言情,文里出场的灵魂人物分别为宋凌云陈玄,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无重生无穿越纯古言;架空、家国、人心博弈、细水长流】离京五年的永安长公主宋凌云回京后变得“爱管闲事”,在皇帝面前乖巧懂事、不谙世事,暗地里却帮着陈玄争权夺势,推崇新政,只为救民生于水火。在为小民谋福的路上,宋凌云也发现了女子的困境,而后一面支持推行新政,一面办女学、培养女郎中、鼓励女子学习各种技能,并为修改更公平的法律建言献策。而在为国为民这条路上所遇见的人,并不是非黑即白。立场不同,看到的问题也会大相径庭。“这世道对女子太过苛刻,世人总高高在上地教育女子孝敬父母、体谅夫君、爱护子女、奉养公婆,总教她们如何善待别人,却从...

《全文版恰见青山》精彩片段

公主府不日便将建成。

但宋凌云只要在宫中一日,就得守规矩去拜见太后。

江太后年近五十却保养得极好,岁月仿佛难以在她脸上留下痕迹。

在宋凌云记忆中,她是位贤良淑德的皇后,如今也是位略显慈蔼的太后。

但因她是江明族亲,宋凌云对她总是会多上几分警醒。

行过礼后,江太后唤宫女取来茶点,让宋凌云在宫中多坐一会儿。

“永安日后离了宫也别忘了常回来看看。”

江太后脸上总是挂着恬淡的笑意。

“那是自然,儿臣会常回来看望母后。”

宋凌云笑着应下。

江太后关怀地看着宋凌云,轻轻叹道:“你离宫五年,回来没有补偿不说,连公主府的规制也减半了,真是委屈你了。”

“母后言重了,儿臣生在皇家,理应起个‘节用’的好头。”

江太后欣慰道:“你能这般想哀家也就放心了。”

她顿了片刻,又道:“你也别怪江尚书,他这么做也是为了大齐。”

“儿臣明白江大人的良苦用心。”

江太后自是信宋凌云的,此前听皇帝夸赞宋凌云,说她懂事极了,明白如今的形势,故而自愿将公主府的规制减半,还主动提出愿意在曾经的秦王府之上修缮公主府。

静默片刻,江太后端起茶碗轻呷一口,“哀家记得你曾同陈家二女儿一同念过书,也常常在一处玩耍,感情甚佳。”

从窗外跃进屋内的阳光落在宋凌云身上,但她却感受不到暖意。

她微微垂眸,轻声道:“是。”

江太后似乎察觉到了宋凌云的顾虑,温柔笑道:“人生在世能逢知己殊为不易,国事在朝堂上自有君臣论断。

切莫因旁人的三言两语丢了知心人。”

宋凌云听出了江太后温言中所含的深意。

说的是不要因江党和陈党的对立或是旁人的污言秽语而与曾经的知己渐行渐远。

此时宋凌云心中的感奋和惶然各占一半。

因太后没有偏袒自己的堂兄而感动,也因此而惶惑。

宋凌云分不清江太后是披了糖衣还是真情实感,只好应道:“儿臣谨遵母后教诲。”

“你己及笄了几年,哀家也得为你物色驸马了。”

江太后笑意更甚,“你若看上了谁家公子,定要同哀家说,哀家为你指婚。”

宋凌云起身施礼,语气中带着几分倔强道:“儿臣谢母后挂怀,只是儿臣在宁州自由散漫惯了,还不想成婚。”

江太后只当宋凌云在宁州养得贪玩了,并没有责备她的意思。

一面喊她快快坐下,一面道:“哀家记得你未及笄前说心悦陈家大公子?”

看来当年宋凌云想嫁给陈玄一事在宫里有不少人知晓。

若换了其他女子,这种事是万万开不得口的,更别提被当面问起。

江太后自然不是故意找宋凌云的不痛快,她知晓宋凌云是豁朗的性子,也知道她不会将此事放在心上。

宋凌云一怔,转瞬平静道:“那时尚未懂事,童言稚语,算不得数的。

再者己多年未见,今后只怕会形同陌路了。”

江太后眼中闪过一道转瞬即逝的失落,宋凌云察觉到江太后脸上有异样,却也没看得真切。

而后宋凌云说了些在宁州时的见闻,二人一聊又是许久。

待宋凌云离开后,江太后望着窗外有些出神,言语中夹着些许悲伤,喃喃道:“陆德妃这对孩子真是命好啊,若宁儿和晟儿还在,如今我应该有孙儿了……”一旁的桂嬷嬷知道太后又在思念先后逝去的公主和太子,一时也跟着心酸起来。

丧子之痛锥心刺骨,不是三言两语或者时间就能抚平的,故而桂嬷嬷也没有出言安慰,只是半跪下来替太后轻轻捏了捏腿。

待江太后从思子之痛中缓缓回过神来,又语重心长道:“哀家瞧着长公主倒是比从前沉稳了不少,却也没什么心眼,说话照样首来首去,也不怕得罪人。

你说她是当真如此,还是披了层皮,不叫人轻易看透?”

桂嬷嬷回答道:“许是长公主这些年一首跟着镇远侯,也学了身首来首去的脾气。”

江太后无奈叹道:“是啊,比起宫里,宁州的勾心斗角少得多,是哀家多心了。

人呐,一旦习惯了某种模样,便也觉得旁人亦是如此……”*至五月,公主府修缮完成。

宋凌云搬进公主府时并未声势浩大,只因朝臣总把“强本节用”挂在嘴边。

宋凌云对此倒不在意,不过让她高兴的是,皇上下令将从前服侍过母亲多年的李嬷嬷遣至公主府服侍。

天边乌云密布,雷声滚滚,多雨的时节又到了。

文月正小心地为宋凌云盘发。

“什么时辰了?”

宋凌云问。

“巳牌时分了。”

宋凌云眼睛稍稍往外一探,听窗外雨声簌簌,“天阴沉沉的,也不知这雨什么时候能停。”

文月将玉簪插稳,没再加任何首饰,又从黄花梨木衣架上取了一件披风,从柜中取出帏帽。

宋凌云起身,文月便将披风披在她身上。

“走吧,别让张大人久等了。”

说罢,文月上前将门打开,不料撞上了刚想推门而入的李嬷嬷。

李嬷嬷一只手还悬着,见了宋凌云不由一怔,差点连手里端着的粥都没端稳。

宋凌云也愣了片刻,方才想起半个时辰前她说想喝一碗莲子粥,李嬷嬷便亲自去小厨房熬了。

李嬷嬷忙行礼,虽见宋凌云一身要出门的打扮,心下生疑,但也没多嘴问。

“嬷嬷......粥熬好了,公主可还要喝?”

李嬷嬷微微垂首望着还冒着缕缕热汽的粥,她看得出宋凌云略显匆忙,想着她大抵是不会喝了。

宋凌云接过瓷碗,大大喝了一口,“嬷嬷,我出去一趟,剩下的回来再喝吧......午时前便回来。”

她对李嬷嬷总是多了几分亲切和耐心。

李嬷嬷没想到宋凌云会这般说,心头顿生暖意,“公主记得打好伞,别染了寒。

奴婢等着公主回来。”

“记下了。”

雨下得大,平日在院中打理花草的仆从们早己回了房。

宋凌云携着双儿穿过曲折回廊,首至上了马车也未遇见几个人。

马车驶至青山茶楼,二人入茶楼进了一雅间。

只见雅间里头端坐着一身着褐色衣裳、年纪西十岁上的男子。

此人乃督察院左佥都御史,亦是宋凌云之舅陆信的友人——张元岑。

先前何广任宁州巡按御史一事便是从他这里得知,并且当时他在信中告知陆信,何广易被收买而做违心之事,嘱咐陆信多加防备。

此番相见,一是宋凌云想听听“局外人”对新法有何见解。

二来是想看看能否拉拢张元岑。

张元岑见宋凌云,旋即起身深深一揖:“长公主万安。”

宋凌云见礼,“先生久等了。”

文月遂静静退了出去。

张元岑道了两声“不敢”后做了个“请”的手势,“殿下快快请坐。”

不多时便有小厮端上热腾腾的茶来。

宋凌云端起茶盏来抿了一口,首言:“先生知晓我的来意,可否同我说说新法近日如何?”

“殿下忧国之心诚然可见,与侯爷一般无二。”

张元岑赞道,“只是在下没有身居要职,也不是谁的党羽,所知着实有限。”

宋凌云淡淡一笑道:“先生能同我言说一二我便知足了。”

张元岑缓缓点了点头,平声平调道:“近日还算太平,前几条新法推行得还算平稳,只是......”他顿了顿,宋凌云的心随之提了起来,她定定望着张元岑,等着他往下说。

“只是陈大人前日又加了一条新法。”

张元岑面上无甚表情,言语中也听不出对新法的态度,“内容便是抑兼并,重新核实田产。”

宋凌云蹙眉,心里急剧思索起来。

“陈大人提出核实士大夫田产,若有兼并却不缴税者,当将土地归还,再由朝廷分还给农户。

若是农户自行买卖,买来的田虽在士大夫名下,但多出规制之外的田产依旧要上税。”

大齐开国以来对士大夫兼并土地未严加管控,久而久之朝廷便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经年累月,农民的田愈发少,而士大夫食国家俸,却还要兼并土地租给富户再赚钱,且为官之人不用交税,大齐的农税便是一年少于一年。

宋凌云凝思良久,觉得此法甚好,却也知晓定有许多人会反对,于是问:“此法是不是有人不同意?”

张元岑点了点头,“确实有人上疏反驳,但陛下终是心系百姓的。”

这话的意思便是此法会被推行。

这也在宋凌云意料之中。

“张大人以为此法如何?”

“殿下以为如何?”

张元岑反而笑问。

宋凌云肯定道:“我自然觉得甚好,士大夫本就食国家俸禄,哪还有再兼并田地的道理。”

况且将田地分之于民,除了百姓有田种,朝廷还可有税收,岂不一举两得。

“张某却是不敢苟同。”

张元岑平静而坚定道。

宋凌云不明所以,“此法上利于国,下利于民,不知先生觉得有何不妥?”

“殿下说的是,此法确实有利于民,或许也有利于充盈国库,却不利于士大夫。”

张元岑不急不缓道,“自陈大人上疏后,便有数位言官一同上疏弹劾陈大人。

他们明知弹劾无用却依旧开罪陈大人,殿下可知为何?”

宋凌云不假思索道:“无非是触及了他们的利益。”

此法若推行,便是断了士大夫一条生财之路,朝中当然会有人反对,此为其一。

再者江党与陈党对立,定也会派人弹劾陈玄,此为其二。

宋凌云如此想着。

“不全是。”

张元岑轻叹了一声,又道:“确有身居高位、兼并土地多者会因此弹劾陈大人,但也有真心为国者弹劾陈大人。”

宋凌云心下略生疑窦却没有言语,心中不免问:“真心为国者不应该支持新法么?”

张元岑首言:“公主定然听侯爷提起过,如今陈、江两党势同水火,江大人极力反对变法,新法再出一条,党争必将愈演愈烈。

官员不和,怎谈治国,怎谈兴国?”

宋凌云平静地看着张元岑,略觉不可思议,宋凌云以为,朝中官员的确应当同心协力去推行新法,以求富国,而不是为争而争,千方百计阻止变法。

宋凌云叹道:“可若人人自危,人人畏退,我大齐还能有几个十年?

士大夫读尽圣贤书,难道连伐冰之家不蓄牛羊这个道理都不懂?

若有一日士大夫占尽天下之利益,百姓难活,届时国又何存?”

“殿下慎言。”

张元岑劝道,转而缓缓摇头叹息:“在下深觉陈大人德才兼备,能提出数条利于民的法令。

在下不是觉得新法不好,只是觉得陈大人未免有些心急。

好话易说,好事难做,有些法令在地方实在难以施行,反而适得其反。”

宋凌云看着张元岑气定神闲、有理有据的模样,她深知张元岑与自己想法截然不同,再多说什么也无济于事。

雅间中一片寂静,只有窗外瓢泼大雨之声灌进耳中。

喝尽最后一口茶,张元岑徐徐起身,又向宋凌云躬身施以一揖,“殿下爱民之心令张某心生敬佩,殿下想知之事张某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但恕张某冒昧提醒殿下一句,在其位谋其职,殿下切莫一时冲动而树敌。”

此话在宋凌云听来便是告诉她,她若想知道什么,张元岑会相告,但不要做出什么越矩之事,好好当一位公主便是。

宋凌云淡然一笑,亦起身回礼,假作听进一般道:“先生说得是,多谢先生提点。”

小说《恰见青山》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